上海:公共建筑有了节能“管家”
今后,本市的大型公共建筑将有个“能耗管家”,实时监测大楼能耗。记者昨天从市府新闻办等单位召开的科技节能专题发布会上获悉,“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实时监测平台”已付诸实施,目前全市已有包括市府大楼等多幢大楼试点安装了这一平台。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年竣工面积已连续10年超过3000万平方米,建筑能耗也随之增长。其中,公共建筑更是能耗大头,而目前由于能耗基础数据不全,无法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因此,掌握大量一手数据,是采取有效节能措施的前提。据专家介绍,安装在公共建筑楼内的监测平台,通过在空调冷却系统、水泵、计算机房等耗能“关节点”处安装仪表,获得读数后通过传感网络传至后台的计算机终端,大楼物业管理部门能随时知晓不同设备、不同时段的耗能情况,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专业机构也可以此为依据,为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拿出更有针对性的诊断书。政府监管部门得到平台提供的数据后,可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大楼提出劝诫。监测平台目前正在市政府大厦、建科大厦、巴士大厦、天山商厦等处试点,今后将逐步向全市推广。
技术标准方面,本市已在2004年推出了节能建筑的设计标准,涉及墙体、门窗的保温隔热性,空调、照明的能效比等内容,新建建筑都要符合这一标准,否则无法通过审批。经测算,新标准与上世纪80年代建筑标准相比,可节能50%。此外,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能耗的问题也已引起重视,市科委正在布局相关课题,使节能型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很“节能”。
居住建筑的节能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大量节能技术已在部分小区进入集成示范阶段。万科朗润园、万兆碧林湾苑、安亭新镇等小区初步显示出节能技术集约化后的规模效应。例如朗润园采用了太阳能集中供热、中水回用、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室内自平衡式通风系统、有机垃圾生化处理和屋顶绿化等多项技术,比普通同类小区节能65%。在松江、嘉定推广的60万平方米节能省地型“零能耗”独立住宅和节能型示范公寓,还带动了新型节能墙体、节能门窗、新材料等3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些小区的居民已经提前享受节能技术带来的环保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