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节能减排政策与资讯
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人类无穷的欲望取代有限的需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现代化、工业化,全球的资源瓶颈屡次出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及世界将无法回避一系列危机,其中能源危机是主导,还会引发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等次生危机…… 全球一次能源价格已经逐步迈入高原平台期,由于石油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也最早最快进入了价格高涨区间。中国在整个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能源消耗最大的加工环节,庞大的人口追求现代化所需的能源消耗增量更是相当巨大。中国2007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从全球的角度看,在大宗货品全球定价时代,只要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需求快速上升,无论供给是由本国增加还是通过海外贸易谋求出路,供给紧张都会造成价格上涨。另外,从长远角度看,全球的一次能源数量有限,再生速度基本可以忽略。在能源使用和转换方式没有得到革命性转变之时,储采比例的下降直接意味着危机 到来的可能性逐步加大。 从中国的国家和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一个本身资源稀缺的国家(人均水平)为了解决本身的就业问题,不断快速甚至不计成本消耗本身的资源,并且以极低的价格转卖给他国,相当于将未来可预计的高收益资产在当期以低价出售。如果不改变这样的策略,中国未来保持经济安全和稳 定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节能、提高能效是解决现阶段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危机最快、最现实的方式。具体到资本市场,投资者应该充分发掘节能、提高能源效率等能源危机主题的投资机会。 铁路运输:最节能的陆上运输方式 借鉴美日历史,日本与美国运输能耗差异的关键在于大量使用铁路与轨道交通系统,大量减少能源损耗。铁路与公共轨道交通系统是最为节能的运输方式,中国必需大力发展才能遏制中国中长期运输能耗,特别是石油能源需求的上升趋势。 铁路的能效比最高 铁路轮轨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单位运距的能源耗费,运输的成本优势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铁路内燃机的能耗是2.43 吨油/百万吨公里,铁路电力机车的能耗是0.95吨油/百万吨公里。而公路运输中最有效率的重卡的能耗是12.9吨油/百万吨公里,普通家用轿车的能耗为 30-50吨油/百万吨公里,航空的能源成本最为高昂,能耗为350吨油/百万吨公里。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水运的能耗指标最低为0.5-0.8吨油/百万 吨公里,但是水运具有天生局限。综合而言,铁路的能效比是最高的。 综合初始建设成本低廉 从造价的角度看,铁路的建设成本仅为每公里2000万,而高速公路公里造价高达6000万到1亿以上。如果再综合考虑铁路所占的耕地面积要小于公路,其建设的综合投资要远远小于公路。 利用能源套利提高运输能源效率 除了单位运距的能耗优势以外,铁路还可以通过电气化改造,实现将电力能源转化为能提供移动性的移动能源。在油价高涨时期,石油作为最稀少的化石燃料,在同等的终端效率的过程中,其使用成本是高昂的。相对来说,由水能或者煤转化为电的利用效率则较高。而且,煤炭无论是从全球的 地层储量,或是中国的优势而言,资源相对丰富,有效使用的价格也更低。以电气化铁路为例,将电力转化为移动能源,打破石油垄断移动能源的现状,实现了以固定能源向移动能源的套利,提高了能源效率。 铁路设备制造是中国制造优势的完美体现 铁路运输是节能与减排效率最优的运输方式,在高油价的背景下,中国乃至全球的铁路行业将迎来复苏,我们看好的是铁路设备制造、铁路建设与运营领域的投资机会。相对于其他的交通工具制造,轮船飞机制造中最具竞 争力和高附加值的LNG船和商用大飞机,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汽车制造业则更是一场品牌认知和时尚潮流的大战,中国在全球品牌建设方面仍然还没有实现突破。作为标准件,铁路机车与车厢设备制造技术要求适中,同时,对于消费心理的营销并未过多强调。因此,铁路设备制造是最能发挥中国制造优势的行业。 发电设备制造:减少能源的转换损耗 煤炭到电能的转换损失率是能效的关键因素,提高电力装机中大功率高效发电设备的比重是中国可行的提高能源效率、节能减排的途径。 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化的过程中,火电的热损失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在近70%的一次能源来自于火电的情况下,提高1%的火电效率,就相当于多发展了10 倍的替代新能源。因此,对于大规模推进普及使用大功率的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提高转化效率,将成为提高中国能源效率最有快的方法。 全国的火电机组的60wkw以上机组的平均供电煤耗,要低于小机组的煤耗20%-30%。扩大使用超超临界和高温超超临界机组的市场份额,将极大地减少供电煤耗,提高电厂效率。 石油天然气:看好相关资产的长期价值 从长远看,任何一种能源形式都不可能长久占主流地位,正如蒸汽机的隐退让煤慢慢退出移动能源舞台一样,石油也有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天。但在这之前,没有足够的价格杠杆,人类永远都不会去主动开发和寻找更适宜的资源,石油公司仍将享受油气耗尽前的高价盛宴。天然气,作为开发成本更低、储量更丰富、更环保的能 源,具有广泛的替代性,天然气在中国的广泛运用将成为潮流。 石油在化石燃料中储采比最低,稀缺性最为突显;天然气则属清洁高效能源,油气 的长期均价将不断上升,我们看好中石油与中石化的石油与天然气相关资产的长期价值。不过,由于中国新兴发展中国家长期压抑能源价格,短期内中石化可能面临价格调整不到位或者补贴不足的风险,这可能会使得资源的长期价值无法得到反映。从长期来看,也有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否理顺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认为, 在未来石油价格长期高位的假设下,仍需警惕政策对中石化造成的中长期业绩风险。 新能源与节能材料:传统能源的补充 新能源与节能材料领域,我们认为可以关注核能开发、风能与太阳能以及煤化工、节能材料(建筑节能与汽车节能)、以及高效储能材料等方面广泛的投资机会。 未来的3-5年内,我们更愿意把新能源看成是一种传统能源的补充与尝试,未来能源发展方式仍然是以把电力作为整合各种一次能源的平台。获取电力的主要发展方向将是核裂变(铀、钚)与核聚变(氢、氘、氚)等核能方式。目前最被市场看好的风能与太阳能,实质只是一种成本更高的电能生产方式而已。 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地层并不缺乏煤炭,煤炭的储量并不是很值钱,未来制约煤炭使用的是环境因素,而不是资源枯竭。煤炭是最污染的能源,在开采中排放 CH4,在使用中更是排放大量的CO2与硫、氮、磷等氧化物,均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所以,我们认为对煤炭股不能用资源储量来估值,因为约束其使用的不是资源总量、而是环境因素。 利用氢气是未来解决移动能源来源单一的最佳方法。不过,由于氢气存在运输和存储的困难,以及相关的移动设备发展的不确定性,现阶段的氢气制造已无技术大障碍,但直接运用于运输还有相当的困难。 利用核能、潮汐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方式转换的电能对水进行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其中的氢气和煤电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结合生产的甲醇可以直接运用于运输,实现人和物的位移。而与直接将煤炭转化为醇醚相比,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核心是以电为能源、以甲醇为媒介,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实质是将电 能间接转化为能够提供移动性的能源。 |